我是法學1701班的賈婧,中共預備黨員,2019年獲學校一等獎學金,綜合排名居年級第一。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使得許多的醫生、戰士奔赴一線展開救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們作為學生也因此改變了上學的方式,實行“線上教學”的模式。
剛開始上網課時,我本專業的課程加上雙學位的課程一共有9門。上網課對我來說并不陌生,所以在線上聽課也不會覺得不适應。但我發現每門課程的測驗都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内進行提交,因為科目過多就顯得有些混亂,為了能夠按時提交作業,我通過制作表格的方式來提醒自己,這樣能夠做到心中有數,也節省了一部分時間。

網課考驗的是師生之間的默契,挑戰的是我們的自律性、自控力,以及更集中的注意力。課堂由校園到“網上”,上課姿勢“可坐可躺”,即使學習依舊、監督依舊、溝通依舊,網絡課堂也無法還原那種真實的校園課堂獨有的儀式感。為建立這種儀式感,我通過班群早起打卡,督促自己認真做到坐着上課;通過電子筆記的方式,跟随老師的腳步集中注意力;通過單詞打卡,來督促自己每日積累;通過安裝與寝室相同的燈管來營造學習環境。


除此之外,我還有一些考研的相關直播課程,其中專業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晚上七點到十點,但是除了周末,我大部分晚上的時間都是在上雙學位的課程,因此沒有辦法跟考研的直播是常有的事情,這就要求我隻能通過其他課餘時間去聽回放,特殊的時候,我也會使用番茄ToDo這個APP來鎖定自己的手機,提醒自己保持專注。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控制時間,而不是被時間控制。把時間規劃好,在那個時間裡做完想要做的事情,是對時間的一種控制;而被時間控制就是被時間裡的那些事控制,比如在規定的時間上網課,聽課的狀态是被動的,類似于是一個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務,這樣呈現出來的就是被時間裡的事情推着走的,而沒有主動去思考、去沉浸,看似做了這件事情,實際上收獲是非常小的。感覺到效率很低或者很焦慮的時候,我會适當的放慢腳步,每天在某一些時刻,安排半小時或者一個小時的時間讓自己去聽一些音樂或者看一些文字,形成一種對時間的主觀感受,為我自己内在的時鐘和生物節奏留出一定的空間。
在《主持人大賽》裡,孔皓曾經說過一句話:“匠心,就是在重複的歲月裡,對得起每一寸光陰”。延遲開學的這段意外時光對我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也可以靜下心來提升自己,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