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進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2023年7月4日,77779193永利“三下鄉”暑期實踐“拾遺--守藝”團隊前往嘉魚縣著名景點——嘉魚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館開展“拾遺--守藝”活動。
非遺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前往的“非遺館”位于嘉魚縣二喬公園是中的雙鳳樓上。非遺館以文化塔為主題,是二喬公園的核心景區之一,塔身高達八十米,造型獨特,給人以莊重和宏偉之感。“在樓頂可以俯瞰白湖、梅懈湖、金蝦湖,遠眺長江。三湖連江景色宜人,為了讓這裡‘好上加好’,讓更多人能夠體驗嘉魚的非遺魅力,我們把縣非遺館設在了這邊。”嘉魚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導遊說,非遺的傳承保護,與文旅産業的發展相得益彰。團隊成員在導遊的帶領下,依次登上文化塔。

拾級而上,非遺館中古色古香、文韻濃郁。一幅幅展現當地民間傳說故事的嘉魚木雕先入眼簾。兩側牆面的圖文,展示着簰洲說唱、簰洲圓子等2個省級、8個市級、40個縣級非遺項目。

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都聚精會神地傾聽導遊的講解。在非遺項目中最著名的莫過于嘉魚嗚嘟文化,談及嗚嘟,導遊贊歎不已。“嗚嘟,原名‘叫叽兒’,相傳是三國時期嘉魚簰洲牧童所創,最初隻是頑童撮土而成,後随時代演變,其音色變得渾厚有穿透力,尤善表現幽遠、古樸的意境。”從一面面寫滿嘉魚嗚嘟文化發展史望去,嘉魚嗚嘟從昔日的簡易泥哨到如今的精巧樂器,嗚嘟的發展,離不開一代代非遺傳承人持之以恒的熱愛與付出。終于,經過不斷的改良和傳承發展,2007年,嘉魚嗚嘟被列入湖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為嘉魚縣的“文化名片”之一。

參觀過程中,跟随導遊的步伐,陸續參觀了市級、縣級非遺名錄展示,觀賞了例如牌洲圓子、十樣菜等當地美食實體樣闆,也了解了牌洲發展過來的牌洲說唱文化,導遊為讓團隊成員進一步感受嘉魚縣文化的魅力,通過結合非遺館内部的沙畫和幻燈片形式,并在展覽牆上配以生動的圖片和文字反映不同時節嘉魚本土民族文化、民俗風情。嘉魚人民在生活中創造的非遺之美,與一方山水之美交相輝映。

參觀結束後,團隊成員與導遊相互交流了意見。這次參觀讓團隊成員對嘉魚縣非物質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增長了見識。一位學生說:“我之前不理解像嘉魚嗚嘟在内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産,但是通過這次參觀,我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獨特魅力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二喬公園文化塔非遺館的參觀活動令團隊成員受益匪淺,隻有每個人都參與到保護、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過程中,才能講述和續寫好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故事。
